澳门百家乐官网-百家乐投注导航

 
合肥市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
發布人:教師能力發展中心 好好好  發布時間:2015-03-27   瀏覽次數:16


 

 


中共合肥市委文件


合發〔20158



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

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

(2015年3月27)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亡2 O4]9)和省委、省政府相關文件精神,加快發展我市現代職業教育,更好地服務創新轉型升級發展,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統籌發揮政府與市場的作用,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提供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

 ()目標任務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中職高職銜接,產教深度融合,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合肥特色,全國一流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規模更加合理.2020年,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14萬人以上,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20萬人以上。

——結構更加優化調整優化職業院校布局,統籌辦好各類中等職業學校和市屬高等職業院校。科學合理設置專業,建立健全專業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機制,重點提升面向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社會建設管理、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的人才培養能力。

——辦學水平顯著提高.各類院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達到國家規定的辦學標準。各類專業人才培養水平大幅提升,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度顯著提高。到2020年,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師生比達到安徽省中等職業學校機構編制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的標準,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8 5%以上。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為標準,建設7所中等職業學校、2所國家級重點技工院校、2所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

——服務能力明顯提升.服務我市產業升級和企業轉型發展需要,重點建設2 O個省級以上重點實訓基地、30個以上市級重點實訓基地、3 0個省級以上示范專業和4 0個以上市級示范專業。建立1個輻射全市的綜合性多功能公共實訓基地。圍繞服務開放發展需要,建設一批中外合作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基地。

——發展環境更加優良.現代職業教育制度基本建立,政策法規更加健全,監督機制更加完善,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全社會人才觀念顯著改善,支持和參與職業教育的氛圍更加濃厚。

二、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鞏固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擴大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落實職普招生大體相當的要求。完成市屬公辦職教資源整合工作。按照一縣一特色原則,依托縣級職教中心,整合縣域內職業教育資源。理順管理體制,依托安徽輕工業技師學院,整合各類技工學校,組建合肥技師學院。鼓勵民辦學校組建服務外包、電子商務職業院校。構建市、縣兩級統一、開放、公平、有序的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平臺,禁止封閉生源、有償招生,營造良好的招生環境。在保障學生技術能力培養質量的基礎上,加強文化基礎教育,實現就業有能力、升學有基礎。積極探索發展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相互融通的綜合高中。

()暢通職業教育人才成長渠道.推進合肥學院、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與中等職業學校分段人才培養試點。合肥學院牽頭研究制定學前教育、機械制造和現代物流等專業3+2(3年高職、2年本科)3+4(3年中職、4年本科)3+2+2(3年中職、2年高職、2年本科)分段培養方案。合肥職業技術學院牽頭研究制定電子商務和動漫、呼叫服務等服務外包專業,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牽頭研究制定學前教育等專業3+2(3年中職、2年高職)分段培養方案。推動合肥職業技術學院與合肥市經貿旅游學校合作辦學。積極開展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課程相互選修、學分互認、學籍互轉,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鼓勵學生一專多能。

()積極發展形式多樣的繼續教育.建立政府主導,行業、企業、職業院校、培訓機構共同參與,社會化運作的培訓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支持職業院校、培訓機構面向社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鼓勵支持各類主體參與職業培訓,創新培訓補貼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推進農民繼續教育工程,縣()職業教育中心和農村成技校面向農民免費開展技能培訓。搭建終身學習平臺,整合區域內中、高等院校資源開展社區教育。完善開放大學、社區學院、社區學校、社區教學點四級終身教育網絡。建立終身學習學分銀行,健全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開展終身學習成果認證。

三、完善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機制

    ()構建多元化辦學體制.創新民辦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積極支持各類辦學主體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舉辦民辦職業教育。大力探索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支持民辦職業院校走聯合發展之路。完善補助政策,依法加強監管,規范民辦職業院校健康發展。

()創新校企作制度.鼓勵支持企業派遣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建立校企互派人員機制。企業因接受學生實習實訓、教師實踐所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應稅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按現行稅收法律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通過校企聯盟、共建實訓基地、訂單培養、投資參股、技術攻關服務、職場體驗等多種合作形式,探索在學校設立企業生產線或在企業開辟實訓課堂,實現招生、教育、實訓、就業一體化。建立職業院校數據信息庫,企業數據信息庫,校企合作服務中心網,人才資源統計、預測、供求信息發布試點,暢通校企合作信息通道。支持校企共建研發中心、創新團隊、名師工作室,建立校企人力資源庫,打通人才互聘通道。企業開展職業教育的情況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健全行業指導委員會.落實國家、省行業指導政策,依托行業主管部門,首批成立合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農業、加工制造、電子信息、交通運輸、現代服務、衛生和文化藝術等8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行業指導委員會要履行發布行業人才需求、推進校企合作、參與指導教育教學、開展質量評價等職責.建立行業人力資源需求預測和就業狀況定期發布制度.

  ()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驅動、產教融合、互利共贏原則,充分發揮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各自優勢,組建具有聚集優勢和發展活力的現代職教集團。積極探索產教深度融合、校企緊密合作的途徑、模式與支持保障體系,積累集團化辦學經驗。

()建立現代職業學校制度.建立學校、行業、企業、社區等共同參與的學校理事會。擴大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人事管理、教師評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辦學自主權。探索建立適應不同類型職業教育人才成長的學校運行機制。推進校長聘任制改革,探索鼓勵企業家、創業家到職業院校兼職。

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十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強職業院校黨組織建設.重視培育學生誠實守信、積極進取、精益求精、愛崗敬業的職業素養和人文素養。

(十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充分發揮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改革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實行訂單培養、工學結合,推進學分制改革。加大實習實訓在教學中的比重,創新頂崗實習形式,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積極落實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舉辦市級技能大賽。

(十三)提升專業建設水平.提升職業教育服務能力,圍繞裝備制造、汽車、家用電器、新型平板顯示、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等重點支柱產業,培育壯大電子信息、集成電路、光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衛生保健、電子商務和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推進專業與產業、職業與崗位、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提升人才培養針對性和實效性,打造一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特色品牌專業。建立專業設置市級信息發布平臺和動態調整預警機制。

(十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健全職業學校教師補充和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機制。建立全市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專業人才庫,探索無校籍管理模式。按照學校教師編制總數2 0%比例核定兼職教師政府購買崗位數,并依據市場指導價確定其薪金標準。開辟高技能人才進入職業院校兼職任教的綠色通道,規范職業院校聘用兼職教師行為。完善專業課教師企業實踐制度。實施專業帶頭人培養工程。支持合肥學院引入國內外名師或與大中型企業共建高水平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

   (十五)推動信息化建設.按照全市教育信息化戰略,構

建職業學校三通二平臺(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全市職業教育資源中心,建成省內一流的職業教育與人力資源需求的數據庫。開展數字化校園建設,打造育人為本、應用導向、統籌共建、領創新的職業教育信息化新格局。

(十六)開展交流與合作。完善合作機制,支持職業院校引進國()外高水平專家和優質教育資源。積極拓展與德國、韓國、新加坡,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圈等國家和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實施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項目。

五、落實現代職業教育發展保障措施

    (十七)落實政府職責.成立領導組織,加強對我市現代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工作的領導。完善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各級政府要承擔主要責任,切實做好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規劃,有效運用政策導、財政金融等杠桿,加強對職業教育發展的統籌協調和分類指導,切實解決職業教育發展的難點問題。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上下聯動、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共同推進全市職業教育體制、機制和學制的改革創新。

 (十八)強化市級統籌.統籌全市職業教育資源,構建全市統籌、分級辦學、專業錯位設置、差異發展、資源(專業課教師和實訓、圖書等)共享的大職教格局,促進市縣職業教育政策措施同步落實,均衡發展。

 (十九)完善支持政策.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體,行業、企業和社會資金多元投入機制。加大職業教育投入,落實地方教育附加費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 0%政策,不斷提高中職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學生學費全免政策。制定促進校企合作的財政、金融激勵政策。公辦職業學校舉辦的非學歷培訓取得的收入歸學校所有。設立創業資金,鼓勵高等職業院校學生開展各類創業實踐活動。設立校企合作專項經費,并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逐步增長。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制定職業教育人才弓]進及國際交流培訓支持政策。調整土地指標,保障職業教育學校辦學用地。合理確定職業教育學校辦學用地價格,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職業教育。

 (二十)加快職教基地建設。以磨店職教基地為重點,加快職教基地配套設施建設。推進市屬公辦職業學校建設進程,2016年完成合肥工業學校建設。按照整體規劃、技術先進、資源共享、分期實施的原則,謀劃建設輻射全市的綜合性多功能公共實訓基地。新站區、市財政局、市教育局成立相關機構,負責公共實訓基地的建設、運營和管理。

(二十一)強化督導評估.建立職業教育工作目標考核和任期工作責任制。把職業教育發展納入縣()區教育工作考核和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完善職業教育工作督導制度,加大專項督查力度,定期發布縣()區職業教育工作督導報告。建立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健全職業教育質量評價制度.完善學校、行業、企業、研究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職業教育質量評價機制。定期發布職業教育質量報告。

(二十二)營造良好環境.落實好職業教育科研和教學成果評優制度,用優秀成果引領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在中小學校融入職業教育,開展職業教育宣傳周活動,設立合肥市技能節。大力宣傳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先進事跡和重要貢獻,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附件: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表










附件:

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表

(負責單位中排名第一位的為牽頭負責單位)

序號

工作任務

負責單位

時間進度

()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l



鞏固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整合中等職業

教育資源。構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平臺,

落實職普招生大體相當的要求。推動職

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鼓勵高中

階段學校學生課程相互選修。



市教育局及各縣

()人民政府




2015

持續實施



    2



理順管理體制,依托安徽輕工業技師學

院,整合各類技工學校,組建合肥技師

學院。


市人社局、市經信



 2015

持續實施



    3


推動合肥職業技術學院與合肥市經貿旅

游學校合作辦學。


市教育局



持續實施








    4







推進合肥學院、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合

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與中等職業學

校分段人才培養試點。合肥學院牽頭研

究制定學前教育、機械制造和現代物流

等專業“3+2(3年高職、2年本科)

3+4(3年中職、4年本科)、“3+2+2

(3年中職、2年高職、2年本科)分段

培養方案。合肥職業技術學院牽頭研究

制定電子商務和動漫、呼叫服務等服務

外包專業,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牽頭研究制定學前教育等專業的“3+2

(3年中職、2年高職)分段培養方案。






市人民政府、有關


高校











  2015


開始試點










序號

工作任務

負責單位

時間進度





    5





積極發展形式多樣的繼續教育。建立政

府主導,行業、企業、職業院校、培訓

機構共同參與,社會化運作的培訓機制。

創新培訓補貼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

方式,支持職業院校、培訓機構面向社

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縣()職業教

育中心和農村成技校面向農民免費開展

技能培訓。



市教育局、市農


委、市人社局、市

殘聯、市財政局等







 2015

持續實施







    6



搭建終身學習平臺,整合區域內中、高

等院校資源開展社區教育。完善開放大

學、社區學院、社區學校、社區教學點

四級終身教育網絡。

市電大、市教育

局、市民政局、市


人社局、縣()

區人民政府



持續實施




    7



健全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通過終身學

習學分銀行開展終身學習成果認證。


市電大、市教育


局、市民政局


2015年出

臺政策,持


續實施

()完善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機制



    8



支持各類辦學主體通過獨資、合資、合

作等多種形式舉辦民辦職業教育。探索

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支

持民辦職業院校走聯合發展之路。

市教育局、市發改


委、市編辦、市財

政局、市人社局



  2015

出臺政策




    9


完善補助政策,依法加強監管,規范民

辦職業院校健康發展。

市財政局、市教育


局、市人社局


持續實施


10


鼓勵支持企業派遣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

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建立校企互派人

員機制。

市教育局、市經信

委、市人社局、市

財政局

2015年出

臺政策,持

續實施


    l l




企業因接受學生實習實訓、教師實踐發

生的合理支出,按現行稅收法律規定在

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市國稅局、市經信

委、市教育局、市

財政局、市人社


局、市地稅局


持續實施





序號

工作任務

負責單位

時間進度



12



通過校企聯盟、共建實訓基地、訂單培養、

投資參股、技術攻關服務、職場體驗等多

種合作形式,探索在學校設立企業生產線

或在企業開辟實訓課堂,實現招生、教育、

實訓、就業一體化。


市教育局、市經信

委、市財政局、市

人社局




  2015

持續實施




  13



建立職業院校數據信息庫,企業數據信

息庫,校企合作服務中心網,開展人才

資源統計、預測、供求信息發布試點,

暢通校企合作信息通道。


市經信委、市教育

局、市財政局、市


人社局



  2015

持續實施



  14


支持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研發中心、名

師工作室,建立校企人力資源庫,打通

人才互聘通道。

市經信委、市教育

局、市財政局、市

人社局


  2015

持續實施





  15





落實國家、省行業指導政策,依托行業

主管部門,首批成立合肥市住房和城鄉

建設、農業、加工制造、電子信息、交

通運輸、現代服務、衛生和文化藝術等

8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行

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履行發布行

業人才需求、推進校企合作、參與指導

教育教學、開展質量評價等職責。


市教育局、市經信

委、市農委、市建

委、市人社局、市


交通局、市商務

局、市文廣巍局、

市衛生局





 2015


持續實施






  16



組建合肥現代職業教育集團,探索集團

實現產教深度融合、校企緊密合作的途

徑、模式與支持保障體系,積累集團化

辦學經驗。


市政府及相關單




  2015


持續實施





  17




建立學校、行業、企業、社區等共同參與

的學校理事會。擴大職業院校在專業設

置、人事管理、教師評聘、收入分配等方

面的辦學自主權。探索建立適應不同類型

職業教育人才成長的學校運行機制。推進

校長聘任制改革,探索鼓勵企業家、創業

家到職業院校兼職。



市教育局、市編

辦、市經信委、市

財政局、市人社局






  2015

出臺政策





序號

工作任務

負責單位

時間進度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8





加強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

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在職業教

育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改革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實行訂單培養、

工學結合,推進學分制改革。加大實習

實訓在教學中的比重,創新頂崗實習形

式,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

評價。積極落實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

書“雙證書”制度。舉辦市級技能大賽。




市教育局、市人社

局、縣()人民

政府







  2015

持續實施











  19







提升職業教育服務能力,圍繞裝備制造、

汽車、家用電器、新型平板顯示、食品

及農副產品加工等重點支柱產業,培育

壯大電子信息、集成電路、光伏等戰略

性新興產業以及衛生保健、電子商務和

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推進專業與產

業、職業與崗位、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

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提升人才培

養針對性和實效性,打追一批在全國有

較大影響的特色品牌專業。建立專業設

置市級信息發布平臺和動態調整預警機

制。






市教育局、市經信

委、市人社局、縣


()人民政府











2015

啟動








    20



健全職業學校教師補充和“雙師型”教

師培養培訓機制。按照學校教師編制總

20%比例核定兼職教師政府購買崗位

數,并依據市場指導價確定其薪金標準。

市編辦、市教育

局、市財政局、市


人社局、縣()

人民政府


2015


持續實施



 21


建立全市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專業

人才庫,探索無校籍管理模式。

市教育局、市經信


委、市人社局

2015年啟動


持續實施


22



開辟高技能人才進入職業院校兼職任教

的綠色通道,規范職業學校聘用兼職教

師行為。


市經信委、市教育

局、市人社局



2015年啟動

持續實施




序號

工作任務

負責單位

時間進度



23



完善專業課教師企業實踐制度。實施專

業“帶頭人”培養工程。支持合肥學院

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

培訓基地。


市教育局、市經信

委、市財政局、市


人社局、合肥學院


2015年啟動


持續實施





24




構建職業學校“三通二平臺”,建立全市

職業教育資源中心,建成省內一流的職

業教育與人力資源需求的數據庫。開展

數字化校園建設,打造“育人為本、應

用導向、統籌共建、引領創新”的職業

教育信息化新格局。



市教育局、市經信

委、市財政局、市


人社局





持續實施







25




完善合作機制,支持職業院校弓!進國

()外高水平專家和優質教育資源。

積極拓展與德國、韓國、新加坡,長三

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圈等國家和地

區的交流與合作。實施職業教育國際交

流合作項目。



市教育局、市經信

委、市財政局、市


人社局、市外辦





持續實施




()落實現代職業教育發展保障措施


    26


成立市現代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領導

組。


市委、市政府


  2015


持續實施



  27



實行職業教育聯席會議議事制度,上下

聯動、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共同推進

全市職業教育體制、機制和學制的改革

創新。


市人民政府、縣


()人民政府



2015


持續實施





28




成立全市職業教育聯盟,將市轄縣()

職教中心作為成員,構建全市統籌、分

級辦學、專業錯位設置、差異發展、資

(專業課教師和實訓、圖書等)共享

的“大職教”格局,促進市縣職業教育

政策措施同步落實,均衡發展。




市教育局






  2015


持續實施




序號

工作任務

負責單位

時間進度








29








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體,行業、企業和

社會資金多元投入機制。加大職業教育

投入,落實地方教育附加費用于職業教

育的比例不低于30%政策,不斷提高中

職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實施中等職

業教育學生學費全免政策。制定促進校

企合作的財政、金融激勵政策。公辦職

業學校舉辦的非學歷培訓取得的收入歸

學校所有。設立創業資金,鼓勵高等職

業院校學生開展各類創業實踐活動。設

立校企合作專項經費,并隨著經濟和社

會發展逐步增長。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

方式,制定職業教育人才弓!進及國際交

流培訓支持政策。







市財政局、市教育

局、市人社局、縣


()人民政府













2015

持續實施








30



調整土地指標,保障職業教育學校辦學

用地。合理確定職業教育學校辦學用地

價格,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職業教育。


市國土資源局




  2015

持續實施






  3





以磨店職教基地為重點,加快職教基地

配套設施建設。推進市屬公辦職業學校

建設進程,206年完成合肥工業學校建

設。按照“整體規劃、技術先進、資源

共享、分期實施”的原則,謀劃建設輻

射全市的綜合性多功能公共實訓基地。

新站區、市財政局、市教育局成立相關

機構,負責公共實訓基地的建設、運營

和管理。





新站區管委會、市

教育局、市財政局








  2015

持續實施





一工

序號

工作任務

負責單位

時間進度






32






建立職業教育工作目標考核和任期工作

責任制。把職業教育發展納入縣()

區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完善職業教育工

作督導制度,加大專項督查力度,定期

發布縣()區職業教育工作督導報告。

建立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健全職業

教育質量評價制度。完善學校、行業、

企業、研究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共同參

與的職業教育質量評價機制。定期發布

職業教育質量報告。




市委督查室、市政

府督查與目標管


理辦公室、市教育









持續實施









33




落實好職業教育科研和教學成果評優制

度,用優秀成果引領職業教育改革創新。

大力宣傳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

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先進事跡和重要

貢獻,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

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市委宣傳部、市教

育局、市人社局、


()人民政府





持續實施





34



在中小學校滲透職業教育,開展職業教

育宣傳周活動,設立合肥市技能節。


市教育局、市人社

局、縣()人民

政府

2015年啟動


持續實施







發:各縣(市)區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單位,省部屬駐肥有關單位。


中共合肥市委辦公廳2015年327 日印發


 
百家乐官网事电影| 百家乐游戏的玩法| 百家乐官网庄闲必胜规| 百家乐官网赢钱秘籍鹰| 百家乐数学规律| 大发888娱乐城欢迎您| bodog博狗| 百家乐官网桌保险| 网上百家乐有人赢过吗| tag博彩业| 送现金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10法则| 大发888黄金版下载| 赌博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噢门棋牌| 百家乐官网模拟游戏下载| 威尼斯人娱乐城信誉怎样| 宝马会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百家乐网投注| 木棉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赌博机有鬼吗| 新天地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正阳县| 网络百家乐必胜投注方法| 乌拉特中旗| 百家乐专业赌| 真人百家乐官网怎么玩| 大连百家乐商场| 真人百家乐赌博技巧| 百家乐开户送十元| 百家乐官网必胜| 2404这个房号 风水| 百家乐官网如何打公式| 百家乐去哪里玩最好| 百家乐官网高额投注| 百家乐官网怎么发牌| 金龍娱乐城| 天博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大发888娱乐总代理qq| 澳门百家乐出千吗| 百樂坊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